对区政府《关于办理〈关于大力推进国家商标品牌创新创业(广州)基地建设,打造越秀特色的知识产权经济创新发展新高地的议案〉的实施方案》的审议意见


  2018年5月8日,越秀第十六届人大常委会召开第十七次会议,会议听取并审议了区政府《关于办理<关于大力推进国家商标品牌创新创业(广州)基地建设,打造越秀特色的知识产权经济创新发展新高地的议案>的实施方案》的报告。会议表决通过该《实施方案》,并提出审议意见如下:


  一、总体评价

  常委会组成人员认为,自区第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了《关于大力推进国家商标品牌创新创业(广州)基地建设,打造越秀特色的知识产权经济创新发展新高地的议案》作为1号议案以来,区政府高度重视议案办理工作,制定了《关于办理〈关于大力推进国家商标品牌创新创业(广州)基地建设,打造越秀特色的知识产权经济创新发展新高地的议案〉的实施方案》。《实施方案》结合实际,科学论证,总体可行。一是立足我区作为省市“窗口”和城市“核心区”的特殊区位,明确了“打造越秀特色的知识产权经济创新发展新高地”的指导思想,制定了2018年工作计划和五年工作目标,二是从完善项目规划、强化专业服务、优化政府服务、加强周边管理等方面细化部署工作任务,合理分配区各职能部门的责任分工,三是制定了稳步有序的实施步骤和得力有效的保障措施。

  二、意见建议

  为更好地落实议案办理,切实提升办理实效,常委会组成人员提出以下意见和建议:

  (一)健全常态化议事决策机制。建立广州基地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常态化议事决策机制,定期交流建设进度,遇到问题及时协调解决。一是加强对建设全过程的综合监督,确保安全生产、环境保护、资金财务等各环节不出任何纰漏。二是立足广州基地作为国家商标审查协作中心首家京外基地的地位,加强与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的沟通,主动对接国家机构改革中重组的国家知识产权局,及时汇报广州基地建设中的成绩和问题,争取更多的资金支持和政策支持。三是结合《广州市创建国家知识产权强市行动计划(2017-2020年)》,对接“一带一路”国际合作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,进一步完善广州基地建设近期、中期、远期规划,引导区内企业更好融入全球创新和产业分工体系。四是编制广州基地建设项目任务书,明确各项工作任务的量化标准和时限要求,明确各相关部门职责分工,凝聚起全区推进广州基地建设的强大合力。

  )提升广州基地建设标准和质量。一是提升广州基地产业规划水平。结合广州市IAB、NEM产业发展方向和我区金融、商贸、文化创意、健康医疗四大主导产业发展优势,瞄准行业龙头企业制定招商目录。注重引入优质商标代理机构和商标密集型企业,培育良好的商标发展业态。制定专业性、前瞻性的产业发展规划,合理安排产业空间布局,促进产业集聚和产业分工,形成规模效应、品牌效应。二是加强对广州基地园区周边环境的改造。提升流花展馆及周边道路环境品质,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,营造干净整洁、平安有序的周边环境,在周边打造1-2个品牌街区。结合广州火车站升级改造的有利契机,提前谋划周边交通改造。三是提升政府公共服务水平。充分发挥越秀作为公共服务强区、教育强区的区位优势,进一步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和利用,在全社会营造尊重知识产权的良好环境。打造全链条、一体化的产业化公共服务平台,帮助入驻品牌进行产业化升级。

  )统筹全区引资引智力量。一是全面梳理国家、省、市对商标品牌产业的引导方向和优惠政策,对比现有政策,争取省、市更大支持和优惠,并做好区级政策的跟进配套和落地实施。二是加强区域统筹。在全区范围召开宣讲会,宣传广州基地营商环境、产业扶持政策及招商方向,切实增强全区广大招商干部宣讲政策的能力,持续提高招商引资工作水平。将广州基地招商引资纳入全区招商工作,实现全区招商“一盘棋”,明确任务分工和绩效激励机制,“谁招商、谁受益”,充分调动全区各街道、各职能部门的招商积极性。充分发挥侨商、侨资密集的传统优势,面向侨商开展宣讲。三是加强对入驻企业的评估审核,确保产业方向、行业地位、发展水平符合规划要求,避免不符合发展要求的落后产业、低端业态入驻,打造越秀特色的知识产权经济创新发展新高地。

  (四)充分发挥经济和社会效益。一是优化纳税服务,强化税源管理,切实为我区经济发展和税收增长做出贡献。二是充分发挥广州基地对全区经济发展的辐射、带动作用,合理统筹广州基地与花果山“互联网传媒小镇”、黄花岗科技园、国家版权贸易基地、民间金融街等发展,形成合理分工、相互促进、齐头并进的良好态势,助推我区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,促进新经济形式在我区经济发展的比重显著提升。三是及时总结,形成可复制、可推广的经验,带动珠三角、辐射国内外,为我区在建设构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、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等方面走前列做出积极贡献。